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近日纷纷专门召开相关会议部署稳增长工作。同时,多地也已出台相关政策,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
在改革开放40余年来,会展一直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展应该在这场“稳增长”经济战役中突显什么的作用。
会展经济是当前产业经济交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不接受反驳。
因为产业交流需要融合商务、市场、技术等多维度交流,很多事情无法在线下达成一致,关键是无法充分且有效沟通。耗时耗力的线上会议只能解决部分沟通,纸上谈兵无法解决合作上的深度部分。
作为产业经济的“活水”,举办会展不仅会带动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对产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组织会展是当务之急,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地区实际上是缺乏“互联互通”的。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被各地展会陆续举办的“假象”所蒙蔽。
首先能举办区域型的展会是好事,是会展业界恢复信心的重要标志。
但也要看到,区域型会展需要举办,但全国及国际化展会举办更需要,失去展会地区的广度,所谓展会专业的深度就无从谈起。
举个例子,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经济引擎短期内暂时“封城”,就造成众多的领导、专家、企业高管等无法到场。在这种情况下办一场“全国性”或者说“高质量”的展会就会变得很难。
“非必要不离某城”不光是指北京上海,其他中高风险地区不能到低风险地区,就算低风险到低风险同样存在问题,这已经是常态。
全国大多数低风险地区城市对所有来客一是都要求48小时核酸,二是所有来客都要进行居家(酒店)3-7天不等时间的隔离措施,三是学校要求家长从外地回来要报备,中高风险地区的返回后家长和孩子都要隔离。
还不包括“谁批准谁负责,谁出去谁担责”。
网上交流经常会说一句话:疫情太耽误事了。因为无法跨区域差旅,很多业务都无法延伸和延展。
作为会展经济中的相关参与方地方政府、展会主办方、参展商、专业买家(重要嘉宾)如何在“稳增长”经济战役发挥作用?本人有以下五点建议:
一、探讨灵活办法接待专业会展活动参会参展群体。
这个探讨是基于现存防疫政策之下,如果疫情政策放松,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各地在处理疫情上要灵活,不仅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因为疫情摆出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
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想举办,连冬奥会这样的世界级的活动都可以举办。
比如,在没有全面放开地方防疫规定之前,是否可以根据展会主办方邀请函等各种形式邀请接待参展商和专业买家,也可以指定接待酒店接待展会的外地来访参展商和专业买家。
二、要多办展,办好展大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搞活会展经济某种意义上就是激活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中心城市要用好会展作为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酵母”作用,尤其是产业集中度高的产业带地区,要加大跨区域产业交流。
当前举办的多数为区域会展,这种展会能举办固然是好事,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只是展会类型中的一种,我们需要更多专业的、高规格、大规模、全国性乃至国际化的展会举办。
境外选择躺平后,海外会展陆续选择线下举办。近期,汉诺威工业展、慕尼黑环保展等世界知名展会顺利线下举办,海外展会逐渐恢复中。国际性品牌展会何时可以迎接海外参展展商和专业买家成为业界一种期盼。
三、财政要在会展上加大扶持力度。
如果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那么预算再少不能停会展。搞活经济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有好的会展。
一方面面向展会主办方,会展需要很多成本的支出,不能因噎废食而减少展会举办。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各种补贴,吸引优质展会落户举办。
当前,很多企业因为没有商务交流,没有新的订单,已经不仅停工、停产、停薪,甚至已经走向停业的状态。
另一方面对参展主体的企业,地方政府要针对性给企业提供参展补贴,类似“消费券”,让企业自由选择展会,参考出国展模式的补贴流程。
四、要习惯过紧日子。
经历疫情三年,很多会展各环节的企事业单位已经精疲力尽,很多单位和个人甚至已经转型不再从事会展行业。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也是有周期的,周期是由各种因素组成,会展业界需要继续节衣缩食,要习惯过紧日子办展会,扛过这轮周期,市场终究为“剩者为上”规则。
展会高成本的预算可以适当优化下,比如主办方是不是主场氛围搭建上压缩一点,参展商是不是在特装展位上能尽量用重复使用的。各项预算优化好,节能减碳正当时。
减碳既是理性消费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五、做最好的计划,做最坏的打算。
展会主办方既要为展会举办做好准备,也要为暂停办展做好准备,起码是心理准备。
特殊时期就特殊办法,“不可抗力”是家常便饭。组织展会活动,很多费用在筹备期间已经支出,如果不能如期办展,筹备期间的费用将“付之一炬”。
有时候,不确定性给主办方造成的“煎熬”远比展会的收入情况来得更加直接,因为展会停摆几次,参展商流失将会非常严重。
所以展会主办方也好,参展商也好,都要充分理解“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全国打响稳增长“硬仗”的过程中,会展工作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地方对会展领域的工作将更加重视。多地在部署稳住经济大盘时,推进扩消费、促外贸、引外资基本盘等重点内容,以开放的力量稳增长,会展将是有力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