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来,中国会展场馆的建设热潮持续不衰。原因有三:一是会展场馆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城市发展不能缺少;二是城市政府重视会展业,作为硬件的会展场馆需要适配;三是房地产业扩张需要抓手,会展场馆项目不可多得。
地标性展馆不好用
在会展场馆建设中,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一直存在矛盾。近十年来,国内有数十座新场馆落成,但实用性不佳的问题普遍存在。其表现为:
多层展厅设计,但上楼布展与参观难以为客商接受,利用率偏低;
物流通道及展厅物流入口设计不当,致使展品物流不畅;
室内展厅大玻璃窗采光,影响展台布置效果;
展厅布局与参观者流向不合,导致观众在展馆中往复走路。体验不佳;
会议、酒店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会展主办方展期办会的需求。
以上五个问题中,前四个往往与展馆建筑追求美观性造型有关。
造型奇特、美观有损于展馆实用性
追求标志性建筑设计,是导致会展场馆实用性不佳的重要原因。
城市管理者在审查展馆设计时,希望新建会展场馆如同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一样,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但少有提出实用性要求。而应邀参与讨论设计方案的业界专家,其意见往往不被重视。
现实情况是,凡过度追求建筑的标志性,尤其是追求会展场馆建筑外在造型奇特、美观,必然影响实用性。国内这种好看不好用的场馆建筑比比皆是,长期被会展主办方和参展客商吐槽,展馆利用率低下更是不争事实。
绿色、智能建筑应为新追求
新场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实用性为主,美观性为辅。建设工程的决策者及设计者不应为追求标志性建筑而牺牲实用性。毕竟会展场馆建筑不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办展办会的。不过度追求建筑的美观性,尤其是不搞地标性建筑,展馆建设项目在投资上会节省许多。
实用性好的会展场馆,就是方便布展、方便参观和方便展期相关服务。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是国内公认好用的大型展馆,其并非标志性建筑。新场馆建筑的决策者及设计者应前去考察体验一番。
当下,新场馆设计应追求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这才是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新时尚。
大型展馆设计的要与不要
不要上楼;
进入展馆大门不要多级台阶;
多个展厅(如12个1万平方米的展厅)不要轴对称一字摆开;
室内展厅围墙不要用玻璃幕墙,不要用大玻璃窗采光;
室内展厅不要有柱子;
室内展厅的物流门高不要低于8米,宽不要少于5米。
要考虑物流通道及运输车辆的停放;
要考虑会议设施的配套;
要考虑多功能厅的应用;
要考虑会展中心周边酒店、地铁、商贸中心的配套。